精选文章

为什么深度倾听不是万能的?

发布日期:2019-12-05 00:00:00 浏览次数:260

作者:季益祥

看过之前分享文章的朋友们也许会困惑,为什么之前学习了深度倾听的技术却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深度倾听呢?

原因它不是万能的,而想要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它,首先你得学会选择适合的场景。



 


我们常说善于沟通的人能听得出对方的弦外之音、话外之意。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合适的场景上的。

其中,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就提出了沟通时机和场景的重要性。

一个合适的沟通场景可以让倾听者更容易去倾听对方的真正意图,让讲述者更好地去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

听到这里,大家不禁会问:既然一个合适的沟通场景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适合深度倾听呢?

这个问题我先卖个关子,我们先一起分享一个故事,听完故事,相信大家就会找到答案了。




有一对父子,一见面就争吵不休

儿子嫌父亲啰嗦,父亲嫌儿子不听话,似乎这对父子永远也找不到话语的交合点,每次见面说不上几句话就不欢而散

这一天是家庭聚餐,儿子对父亲说:“爸爸,你从来没有认真听我说过一句话,我现在只要你把我说的话重复一遍就行,可以吗?”

父亲答应了,重复了儿子所说的话,当父亲重复了儿子的话之后,才发现儿子原来这么懂事

慢慢地,父子间关系变得非常融洽和睦。

原来,故事中的这位父亲是一家大酒店的经理,平日里工作很忙,也很专制,总喜欢以自己的想法看待问题,却从来没有认真听过儿子一次话。

开始的这位父亲和他的儿子都是带着情绪沟通,谈话掺杂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彼此互不相让,导致他们之间的谈话往往都是不欢而散。

儿子之后的一句话:“爸爸,你从来没有认真听我说过一句话,我现在只要你把我说的话重复一遍就行。”提醒了父亲,打开了父亲聆听的时机,此时父亲终于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认真听过儿子的话。

于是,他丢掉原有的成见,尝试着去认真听儿子的话,父子俩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这就是抓住时机进行深度倾听的魅力所在,而这个合适的沟通场景也为父亲倾听儿子心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媒介。

那是什么原因让父亲愿意去倾听儿子的声音呢?

从教练式沟通的角度来看,其实是这位父亲意识到这是一个适合进行深度倾听的情境并进行了深度倾听。

 

 

分享大家几个适合深度倾听的沟通场景:

1.当人际关系紧张或信任度较低时;

2.当对话过程掺杂强烈的感情因素时;

3.当被指导者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时;

4.当教练不确定是否了解被指导者的意图时;

5.当被指导者表达含蓄或有言外之意时。

遇到以上这些场景的时候,不妨试试深度倾听一下,我想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同样,再来看另一个故事:

一位女士应聘了医院的义工岗位。

来到医院的第一天,便有一些护士请她去和照顾一位老太太。

护士们告诉她:“老太太的病并不重,只要吃药,病情就会好转。”

可是老太太她听不进去,就整天坐在房间里喃喃自语“我不想活了、不想活了”。”

在这位女士见到老太太时,的确就像护士们说的那样,她独自坐在房中,不停地念叨着“我不想活了。”

“你的意思是你不愿意活下去了?”这位女士默默的走近问老太太。

老太太很惊讶,停了下来,表情也柔和了很多。

她开始倾诉,从没有人知道她心里的痛苦,而这位女士则继续表达她的聆听和理解。

很快,她们就感受到彼此的情意,手挽手地坐在一起。

当天下午护士进来送药送饭的时候,老太太就开始吃饭、服药,情绪也明显好转。

那为什么之前的护士们没能做到深度倾听,这位女士却可以?

这就是一个对于合适的沟通情境的敏感度的问题

护士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深度倾听的情境,他们一直在安慰老太太并给她建议

而这位女士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深度倾听老太太的话语,为老太太提供了她真正需要的东西——有人能真正理解她深深的绝望和不安。




 

在日常的沟通中我们需要勤加练习深度倾听,培养对合适情境的敏感度,帮助我们快速捕捉到适合的机会进行深度倾听,不再出现交流沟通的障碍,让彼此间的谈话变成一场高质量的交流。

最后,一个温馨提示:倾听的时机很重要,倾听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他人,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倾听,所以有些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深度倾听的:

1.    当对方心扉已经打开,彼此信任度高时,是不需要行深度倾听的,深度倾听就是为了打开对方的心扉,此时对方心扉已经打开,就可以直接询问得到对方的真实意图。

2.    当对方表达意图清晰,没有言外之意,此时也是不适宜进行深度倾听的,这时候,对方已经讲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我们再进行深度倾听反而画蛇添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当有人急冲冲的跑来问你:“请问厕所在哪?”,这时候你进行深度倾听回应他:“听起来你是憋不住了,是吗?”你说对方是不是连想死的的心都有了。

为什么深度倾听不是万能的分享,你有收获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