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赋能-最佳实战荟萃营(第二期) ——中国银行无锡分行

发布日期:2019-12-05 00:00:00 浏览次数:262

 

前言——大隐隐于市

 

与上一次的隐匿山林不同,这次的最佳实战荟萃营选在了钢筋水泥建筑林立的无锡惠山区——吴文化的发源地。

 

 

惠山之所在,控三江、跨五湖、通长江、临大海,多年来励精图治,如今的惠山已从明朝后期的“布码头”蜕变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如果说上一期经验萃取的选址如清风般写意,这一次,则满揣着“大隐隐于市”的豪情。

 

 

《考工记-叙》载:"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自古吴越之地擅造兵器,我国上古三代之青铜器中,但凡谈及最为精良的青铜宝剑,莫出其右。

剑柄双圆箍、剑格饕餮纹、剑首同心圆、剑刃一线天。

 

这一期的最佳实战荟萃营,正是一次“铸剑之旅”。

 

 

719-20日,两天一夜,一起来见证中行无锡分行的“铸剑师”们如何锻造属于他们的铁王座吧。

 

 

 

 

1

制范——器之工巧始于规矩

 

“范”者,用于浇铸铜剑的型范,多以铜剑的器形设计为依据,而最终的剑器成品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规整而谐调、匀称而美观,则取决于制范是否精细。

无疑,这首要的一步,我们走得很漂亮——

 

 

此次铸剑,以经验萃取专家王老师为“范”,以中行无锡分行三十位身怀绝技的岗位精英为“匠”,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工匠们手中的“行业经典案例”拆解成背景、冲突、行为、结果和问题,锻造成流程、思路、窍门、工具和方法。

 

 

 

 

 

2

调剂——适才尽用,方能宛若天成

 

“剂”者,剂量也,指青铜合金中各成分的比例。熔炼青铜之前,须按照一定比例对铜、锡、铅等原料进行调配,称作调剂。这是决定铜剑性能的关键环节,只有按照合理的比例对各成分进行调配,才能得到既坚且韧的青铜。

 

 

 

值得玩味的是,这次中行铸剑时的调剂环节,是在各位匠师的腼腆互动中完成的,他们用于铸剑的原料不仅仅是自身所得,他们要挖掘的还有团队中其他工匠的优秀技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匠师们纷纷以借鉴仰慕的态度从队友身上挖掘铸剑潜能时,集体的能量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几轮互动之后,所有的原料均已陈列其间,只待蜕变。

 

 

 

 

3

熔炼——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熔炼,即将铜、锡、铅等原料熔为液体,同时进一步去除原料中含有的杂质,使合金更为精纯。其关键是观察火候,判断是否熔炼成熟,正所谓“炉火纯青”,言必如此。

 

 

中行的30位工匠集薪淬火,将集体经验智慧融为一处,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头尾法、要步法、漏斗法、过滤法,提炼出要字诀、重字诀、数字诀,将业务行为量化成主体、行为、工具、时间、数量、质量,在反复淬炼锻造中,无形的经验逐渐向有形的案例靠拢归结,最佳实战萃取已初具雏形。

 

 

 

 

 

4

 浇铸——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浇铸,即将熔炼成熟的青铜液体浇灌入剑范,俟其冷却、凝固,铜剑才可成形。

 

 

 

历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30位岗位精英带着未经雕琢的原石共赴惠山,经过两天一夜的熔炼打造,以型范正、以金锡美、以工冶巧、以火剂得,工匠们从业经历中的经验教训最终在方寸之间锁定成形。

 

 

 

以共性问题为剑身、以个性问题为剑刃,经过情景再现、经验概述、流程梳理、案例分析等多元素融会贯通,如今,原石已成利剑,既坚不可摧又韧性十足。

 

 

 

 

 

5

砥砺——宝剑锋从磨砺出

 

铸剑之道,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

剑器成形之后,还须砥砺开刃、刮削琢磨,所以在铸剑行当中还有一类专擅“洒削”之技的工匠,汉代称之为“削厉(砺)工”。

 

 

 

惠山之行已接近尾声,工匠们仍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查缺补漏、调整格式、提交成果、点评斧正。

 

时间的流逝并没有让团队懈怠,反而激发了他们经验萃取的热情,一份份经验萃取案例成果跃然纸上,在他们敲完最后一个句号时,属于中行的铁王座上即将添上篆刻有他们印记的宝剑,利剑的锋芒将为每一个后来者指路。

 

 

我们说,君子藏器於身、适时而动,于惠山铸造的利剑业已出鞘,它们将为中行的疆土添上盛夏的新色。

剑锋所起,荡气回肠,器芒所在,勇往无前,中行必将随着利刃,绽放光芒,耀眼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