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助力沟通能力
在当今这个时代,有效的沟通交流,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钥匙。它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增强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使组织成员正确处理好同上级、同级与下属的关系,处理好同他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做好工作,走向优秀和卓越。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构成沟通能力有两个因素,一是思维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做出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另一则是能否贴切地表达出(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而前者更重要,没有思维的基础,再好的语言技巧,也不可能拿到(传达、说服、影响)的结果。
试想,既然沟通有两个要素,思维与表达,那么,我们可以推论,沟通也有两个层面,即思维的交流和语言的交流。一般人 重视的都是语言的交流,但如果你不能了解对方心里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如果对方的思维没有跟着你走,那么,你想得再清楚,讲得再清楚,不也很象是在背台词 吗?至少,是自说自话吧?所以,沟通能力强,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你能实时把握对方的思维,而提前做出反应,使你们的交流从语言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
沟通是前提就是倾听,好的倾听,决定了沟通的质量。
以我自己为例,在刚去公司时,身旁的人对自己有很大的期待,也都很用心的想栽培我。他们都很优秀很成功,他们每个人都用自己最得意最擅长的经验和要求来栽培我,最后我让他们都很失望了。而我按照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来工作,因为我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当我没达到他们的栽培要求后,他们对我非常失望,我很努力想让他们知道我的心声和想法,可是他们已经不愿意去倾听了。
实际上聆听的目的是更好地让我们深深地与我们的交流对象处于一个互相非常理解的状态;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我们处于这样的状态来聆听,是让对方能够感受到他是被聆听到的,他是真正地被理解的、被听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被听到,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往往不能够感受到被理解、被听到的状态和真正的交流。
我们很难特别容易或者是能深深地感受到被理解、被听到的感受,或者这样的感受不容易或者对方没有给到我们非常关注而且不去打扰我们的讲话。
在我们沟通的时候,对方也没有试图去评判我们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来打断我们。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想与我讲一件对你来讲进学非常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这个对你非常重要的事情你要讲述的时候,你会认为它(这件事情)对你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你希望被听到的,而不仅仅是说象是很平常看电视似的或者是电视上的演出一样。当你在跟他交流或讲述的时候,你会把你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很充分地交流,但如果我说:“哦!天啊,你是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你一下子就把我头脑给套住了,我就会想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马上回答你的这些问题、怎么样跟你去交流。
我是一个对待工作很坚持的人,只要认为是对的,就会很主动去争取机会直到完成目标为止。听过一句话:“给我一个支撑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我想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这和生活中的我截然相反,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不热爱工作爱生活的人,现在想想不全是。)
如果他们能够去倾听我的表达,也不至于在离职后看到我写的工作报告说是误会。
有个小故事:猫每天叼鱼骨头给狗吃,狗每天叼肉骨头给猫吃。他们很真心的爱着对方,可是每天还是吵架。狗认为猫不爱他,猫认为狗不爱他,他们都很疑惑为什么自己把最喜欢最好的给了对方,对方还是感觉不到自己的爱。
为什么呢?学了教练技术很容易找到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卓越性和需求,我们给对方的不一定是对方需要的,如果不是对方需要的双方还彼此付出误会就会越来越深。解决方法就是倾听,听事实,听感受,听意图。在我们不了解对方或有误会时一定要彼此真诚的沟通,而不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和判断。
我们学习教练技术的目的:有人为了成为专业教练人士,有人为了帮助身边人,总结教练技术就是帮助他人的一种能力。在近期朋友和小组练习中,大家开始就用学到的方法想去帮助被教练者,貌似我们说服了对方,对方也认可承诺了,可是有些人还是没做到。为什么呢?我们在教练前少了倾听,没有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所以很难触及对方内心最深层的需求,让对方心甘情愿的付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