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练技术让学习型组织落地
用教练技术让学习型组织落地
文/于翠霞
一、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1、自我超越――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
2、改变心智模式――用新的眼睛看世界
3、建立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
4、团队学习――激发群体智慧
5、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
二、Coaching的概念
教练的英文就是coach
“教练”就像一个交通工具,带着某人或某个小组从一个起点到达另外一个他或他们期望去的地方。――――Robert Dilts
教练是一个支持客户全面成长的过程,重点在于激发行动、引发学习、发挥潜能,使其拥有更为圆满、平衡、自我实现的生活。
教练技术是一项通过改善被教练者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
Coaching is unlocking a person’s potential to maximize their own performance. It is helping them to learn rather than teaching them.
教练是一种激发个人潜力并使个人获得最大成就的技术。它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而不是把什么东西教授给人们。――Sir John Whitmore
教练技术的核心:积极正向的思考、改善心智模式、挖掘潜能、厘清目标、聚焦解决、制定计划、促成行动。
一、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
1、排除干扰
请大家想想,你有这样的经历吗?特别想做一件事(愿望、目标是清楚的),结果拖了很久也没去做。有的人甚至拖了很多年也没有行动,最后留下很多遗憾。请把这件事或这个目标写下来,然后列出当时阻止你行动的那些念头和想法。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什么阻碍了人们前进的步伐?
有的人干扰很少(靠近左边),他们目标清晰,路径合理,执行力强,遇到困难和问题马上想办法解决,所以个人自我力量很大,最终的成就也较大。而有些人则不同,刚有一个好的想法,随之就会出现很多阻止他行动的念头和理由,我们将其称为干扰或心中的“小鬼儿”。这些人在靠近右边的区域生活和工作,所以经常是抱怨多,成就少。
“那么干扰来自何方?根本的还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来自每个人自我怀疑的心态、害怕失败的心态、固有的观念、无中生有的猜想,和一些与事实不符的内心自我的对话等等。
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的诸多干扰,如突发的事情,别人的情绪和态度等。但问题不在这些事情,而在于你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许多时候,往往是我们自身的看法以及内心的想法造成了干扰,干扰影响了行动,从而妨碍了潜能的发挥。
2、打败心里的四个“小鬼”
这里所说的小鬼,是指的所有阻碍你达成你想要的目标的统统称之为小鬼。四个小鬼是指在你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每一步上都会存在一个小鬼,总共有四个。
一个人想做一些什么,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
A、梦想阶段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B、行动阶段
C、更进一步的阶段
D、完成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中,小鬼无时不在。
第一个小鬼害怕梦想
梦想,是内在力量的开始啊,害怕梦想,一个人便没有了动力;
第二个小鬼害怕失败
行动,是成功的关键,害怕失败,于是不去行动,只能让梦想成空;
第三个小鬼害怕不被接纳
行动之后,便会小有成绩,这时候,需要更进一步,才能更接近自己的梦想,然而,这时候就容易怕人忌妒,怕让其它人不高兴,于是放慢了脚步;
第四个小鬼害怕冲突
完成,是最后的阶段,一个大梦想的实现,可能要面临冲突,而一味回
避,刚前功尽弃。
3、自我超越――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第一项修炼
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创造。自我超越的人,他们永不停止学习并敏锐地警觉自己的无知、力量不足和成长极限,但这却不动摇他们高度的自信。自我超越就是这种通过不断学习来不断否定自己从而不断取得进步的创造能力。自我否定的目的在于不断冲破各种束缚,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了这种自我否定从而不断达到真正想要达到的结果的能力。自我超越的人把注意力始终放在自己真正要前进的方向上,而不去太多计较前进道路上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他们学会如何认清以及运用那些影响变革的力量。而不是抗拒这些力量,其本质就是不断创造未来。对组织的管理者来说鼓励别人追求自我超越的最大力量,便是你自己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4、改善心智模式――用新的眼睛看世界――第二项修炼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
心智模式也可理解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而且这种思维模式扎根于人们心中。
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心智模式?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生理特征、个人风格)、主观因素(观念、信念、期望、动机)、习得因素(所学专业、受教育程度、一技之长、经验、人际关系影响力)、社会背景因素(家庭背景、一般经济状况、可利用资源、婚姻状况、可流动性)等。
改变心智模式,就是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变换角度思考,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
不能有效改善自己心智模式的人,他们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他们坚信自己对周遭的看法不是假设,而是事实。既然是事实,他们就不会挑战自己的看法。所以一旦一个人形成一种心智模式,如果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善,即使他有坚强的意志力和系统思维能力,也往往由于固守不恰当的假设而导致好的构想不能实施。
二、共同的目标、愿景――第三项修炼
目标就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把终点设定在哪里。
“共同愿景”是组织全体成员心中共同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等。一个组织必须要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才能设法以共同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有了衷心渴望目标,大家才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
共同愿景的产生是一个由下而上的过程。组织成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标、价值观、心愿等,但每个人心中愿景简单相加的总和并不能算是组织的共同愿景。
即使组织成员各自有了相同的愿景,但如果相互不真诚地分享各自的愿景,仍不能算是共同愿景。只有管理者通过了解组织中各个个体的愿景,并促使相互沟通分享,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提炼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坚决拥护的并共同向往的愿景。这才是真正的组织共同的愿景。而拥有了共同愿景的组织就能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才会产生“创造型的学习”。
目标的SMART原则
具体的、明确的(Specific)
可以度量的(Measurable)
可达成的(Achievable)
相关的(Relevant)
有时间期限的(Time-limited)
三、团队智商---团队学习――第四项修炼
团体学习的实质是在团体的学习中培养团体成员整体配合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的过程。
所谓团队学习,就是通过心灵的互动,形成一种1+1+1>3的整体搭配能力。
彼得圣吉讲,为什么每个人的智商在120以上,团队的智商却只有62呢?互相抵消了,形成了臭皮匠的团队。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团队学习特别的重要。
“团体学习”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学习型组织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学习型组织强调的学习是: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是广义的学习,不仅仅包括向书本的学习;同时学习包括两个过程由“学”和“习”两方面组成,掌握了知识还要练还要用,会做了,并且真正去做了,学后有行为的改变,才是“学”“习”了;
四、系统思考、科学发展――第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的修炼都离不开系统思考。
任何一个事物永远是另一个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它本身(系统)又可以被分为若干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有关系,部分和部分之间也有关系。
原子本身是整体,但同时又是分子的组成部分;分子本身是整体,但同时又是细胞的一个组成部分;细胞本身是整体,但同时又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依次类推,每一个“整体”同时又是一个“部分”。
系统思考可以帮助人们从局部看整体,从表面看本质,从静态认识动态。系统思考可以使我们了解学习型组织的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所处的世界: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的行动如何造成问题。
对学习型组织理论不了解的人,会望文生义,认为建设学习型组织就是让大家学习,只要组织成员都在学习,就是建设学习型组织了。我们讲到现在,大家就知道了,对学习型组织的这种理解,只说对了一点点。没错,学习型组织时强调学习,但这种学习绝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就是读书”。
学习型组织所说的学习是以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为前提的,是以突破和超越自我为前提的;学习的方式是团体学习,强调的是交流和分享;心态是开放的、包容的、接纳的;学习的目的是创新,是个人和组织的共同成长进步;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的愿景是统一的,一致的;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清楚地知道,个体、组织和环境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是随时在变化的,等等。
总结:当个人或团队起心动念时,也就是有了想法、目标时,问问自己,问问大家,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是我们想要的吗?
提醒自己,永远积极正向地思考。抱怨发牢骚与痛苦的关系就是化肥和植物的关系,抱怨牢骚越多,痛苦就越多。
排除各种干扰,打败心中的“小鬼”。
问问自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能为此做什么?过去我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迁移过来?我还有哪些资源?谁还可能帮助我?
把你能想到的都列出来。
把上面列出的内容排排队,问自己我将要做什么?从哪做起?什么时间开始做?如何衡量行动的效果?
行动,行动,再行动!